长期年化收益居然跑赢中国平安,趁今天大跌能入手吗?
2022年,几乎大部分的行业都不好过,其中,保险行业应该算一个!
截止写文,大部分的保险公司都已经公布了去年的业绩,成绩单基本都差不多,而保险业我比较关注两个公司,一个是综合龙头中国平安,这个之前已经解读过
另一个就是寿险的绝对龙头:中国人寿,人寿昨晚也公布了业绩,今天文章就来解读下
一、公司简介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保险公司之一。其前身是1949年在北京成立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6年,根据《保险法》对分业经营的要求,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分业成立,正式步入中国保险市场舞台,并于1999年正式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2003年6月,重组为国寿集团,独家发起成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同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在纽约和香港同时上市,成为当年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成为中国人寿保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2007年1月,中国人寿重返上海A股市场,标志着中国人寿成为首家在国内外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深耕寿险业务,全面满足客户在寿险领域的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是国内寿险的绝对龙头,你们熟悉的中国平安寿险规模是不及人寿的!
按照业务划分,中国人寿收入按大到小依次为,寿险、健康险、意外险及其他,从业务划分来看,中国人寿是国内唯一以寿险为核心业务的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对股东的回报如何呢?用分红再投入的话,十年、五年年化收益率分别是8.75%和7.5%,这个收益率居然跑赢了综合龙头中国国平安,长期投资回报率在二级市场属于中等水平,但在保险业属于优秀水平!
初步结论:中国人寿在保险业属于头部优秀级别,长期回报率不错,可能大家都的关注点都在中国平安身上,忽视了这个寿险的绝对龙头人寿了!
二、整体业绩情况
昨晚(3月29号),中国人寿发布了2022年全年及Q4季度业绩
2022年,公司保费总收入达到6151.9亿元,新增保费1847.67亿元,同比增长5.1%;2022年,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20.8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8%。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综合偿债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06.78%和143.59%,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三、拆解绩后大跌的原因
昨天人寿公布业绩后,今天无论是人寿的A股或者H股都大跌,尤其是H股跌幅更大,收盘跌去了5.62%
文章尝试结合财报来看看二级市场今天不认可人寿的原因
1、营收符合预期,但利润端大幅低于预期
2022 年实现营业收入 8260.55 亿元, 同比-3.8%;这个下降幅度放在去年的环境下,是符合一致性预期的
但利润端就比较难看,2022年归母净利润 320.82 亿元,同比-36.8%。这还是全年的,如果单看Q4季度的话,归母利润是同比下跌60.1%,业绩差于中国平安,且低于彭博一致性预期15%之多
在Q3还算可以的情况下,Q4的业绩下滑幅度突然加速,这应该是今天大跌的原因之一
2、新业务价值(NBV)不如预期
当然了,保险业利润端并不是主要关注点,由于跟其他行业不同,新业务价值才是比净利润更好的观察指标,NBV类似于其他行业的净利润
寿险和健康保险NBV为360.04亿元,同比减少19.6%,其中个险渠道NBV为333.3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2.4%,占比92.6%,个险渠道NBC为33.0%,同比减少9.2%。
1H22和2H22 NBV 同比分别下降 13.8%和31.2%,在H2下滑速度突然放大,比彭博一致性预期低了整整15%
新业务价值之所以不如预期,原因在于新业务价值率的下滑
这个指标,相当于其他行业净利率,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12.9%,新业务价值率降至19.5%。
利润率的收缩导致了新业务结构的变化,担保产品的减少,储蓄产品的增加。此外,NBV渠道结构的变化也是利润率下降的原因。利润率相对较高的代理渠道占比从2019年的97%下降到2022年的93%。
3、代理人规模降幅在Q4环比扩大
2022年,中国人寿的代理人数量同比下降18.5%,降至66.8万人。前三季度,人力规模的季度降幅控制在5%以内,但在2022年第四季度降幅扩大到7.2%。
虽然人均产能提升了,2022年度人均NBV同比增长16%,好于2021年的7.1%增速,但是,个人保险渠道代理产能的增长仍不足以弥补人力资源的下降。
4、投资端拖垮了集团整体成绩
2022年,公司投资净收入、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0.8%和同比减少12.3%。
净/总/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4.00%、3.94%、1.92%,同比下降38、104、295个基点,拖垮了整个集团
这主要是由于全年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下行波动所致。2022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2021的123.48亿元减至-628.49亿元,期末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为4361.69亿元,较年初下降8.9%,期末综合规模收益为负230.7亿元(2021年为462.03亿元)。
综上几个原因,今天市场用大跌来投票!
四、之后怎么看:展望和驱动力分析
2022年已经成为过去,纵观整个保险行业,没有一家险企能逃脱掉周期,关键看今年和之后行业的情况
观察点放在:2023年及其之后,保险行业是比去年差,还是温和回暖,抑或报复性回暖!
1、行业短期(Q1季度)展望分析:
目前前五大保企都已经公布了今年1-2月的保费情况了
从总保费上看,五家头部企业,四家都实现了正增速,不过从增速来看,Q1保险业智只能说是稳住了,但并没有说能完全回暖!
不过要注意的是,中国人寿保费增速排在第四位,Q1表现应该会落后同行
结论:Q1季度行业整体弱修复,但人寿的修复幅度较低,中国人寿的短期逻辑不够通畅
2、2023年驱动力分析
今年房地产和疫情的影响几乎肯定不会比去年更大,经济也开始复苏。尽管复苏的力度有多大还不确定,但经济环境应该不会比去年差。
经济环境的改善和消费的复苏也有利于人们重新思考购买商业保险的问题。但是目前观察到,人们仍然倾向于将钱存入银行,更有可能是定期存款。
也许每个人都对经济前景持怀疑态度,害怕轻易花钱。在疫情爆发后的三年里,尤其是去年,每个人都明白了储蓄的重要性,这需要时间来改变人们的态度。
我认为2023年要说保险行业完全回暖,不太敢确定,更多的可能是弱回暖
五、全文核心结论
由于2022年的内外部环境,导致整个保险行业都处在至暗时刻中,或者说,2022年保险行业是这轮周期中的“谷底”。展望2023年,无论从经济回暖或者是二级市场上看,大概率都好于2022年,不过根据观察,目前观点是今年保险行业可能是弱复苏的概率大点
同时,从今年1-2月各头部的保费情况来看,人寿的增速低于同行,我猜测是人寿这方面还是受到了去年Q4业绩影响的余波还在,这个得继续观察,也就是说,短期来看,人寿的确定性比其他险企要低点,无论是Q4的财报,或者是今年1-2月的保单情况来看,另一个龙头中国平安都比较稳
如果你看好保险今年的修复力度的话,目前中国平安可能会比中国人寿的确定性会更高点。不过,假如今年整个行业修复力度超预期的话,那中国人寿弹性肯定比平安要大,毕竟,长期回报率上看,人寿是强于平安的
同时弹性方面,由于Q4人寿的利润端和投资端都下滑较大,如果行业修复超预期,那人寿这两方面反弹也就更大!
目录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