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正遭遇2个致命困境,还有救吗?
今天讲一个很多人都知道, 但绝大多数人都误解了它的公司,它就是温氏股份,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公司。
01
造富机器温氏股份
对财经或者互联网新闻比较关注的朋友,应该经常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一上市,一夜之间就诞生几百个千万以上的富翁,比如腾讯,阿里,小米,拼多多等。去年蚂蚁金服科创板通过审核,整层楼欢呼的新闻,网友都说那是财富自由的声音,虽然后面变成了梦想破碎的声音。
原因是很多互联网公司最大成本的就是人力,有很丰厚的股权激励,一旦上市就可以制造大批量的千万富翁。这在传统行业是很难想象的,而温氏股份,作为养殖公司,却也同样创造了超级生猛的造富神话。
时间转回2015年11月2日,温氏集团成功上市创业板,当天市值就一举突破2000亿元,迅速跻身创业板市值第一。按照当天的市值,共诞生48位亿万富翁,近千位千万富翁。这造富神话,已经足够碾压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了,甚至丝毫不逊色那些大家非常熟悉的互联网巨头。
与其说温氏股份是传统行业中的异类,不如说其实温氏股份跟互联网公司一样,都是技术型,轻资产型的公司,而这,也是大众对温氏股份最大的盲点,同时,这是温氏股份快速起来,后面又慢慢被牧原超过的根本原因。
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源自于37年前广东云浮一个偏远乡镇的养鸡场,一个广东省里知名度和GDP都排名最末的地级市。
02
温氏,其实是个技术型公司
1983年,改革开放浪潮汹涌澎湃,时年47岁的温北英也一头扎进了这股大浪潮,联合周边邻居7户人家,凑齐了8000元,以股份制形式创立簕竹鸡场,这就是温氏集团的前身,几千亿事业的起点。
簕竹鸡场规模很小,第一年才产出种鸡300只,肉鸡8000只,但却是自繁、自育、自养、自销一条龙搞定。
另外,由于是合伙创业,加上创始人温北英非常朴素的利益共享理念,鸡场创立两年便开始推行员工持股:纯收益的40%用于工资,40%用于分红,10%用于福利,剩下的作为公积金——这套全员持股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在民企融资渠道极其有限的年代,全员持股除了是一种激励制度,更是一种高效的融资方式,而且利益的捆绑,也有助于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干,快速把公司做起来。
不过至此,簕竹鸡场依然非常弱小,直到村里一个农户经营窑厂失败后,向温北英赊账购买鸡苗,鸡场开始迎来转机。
温北英热情的帮忙了老乡,甚至还提供了饲料,药物和养殖技巧,以及帮忙销售。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周边村边都来找温北英买鸡苗。
温北英一合计,自己不养鸡,只是提供养殖服务,事情变少了,效益反而更好,这是一个更好的模式呀,于是簕竹鸡场开始全面转型“鸡场农户合作”的模式,温氏的“公司+农户”模式开始出现雏形,但成熟的话,还要等待另一场考验。
1989年,肉鸡市场惨淡,养鸡户都人心惶惶,毕竟按照之前的合伙模式,很多养鸡户都会亏损,好不容易起来的“场户合作”模式,面临崩盘结局。
在这个紧要关头,温北英和股东们经过深入思考和讨论后,最终决定保价收购合作养鸡户们的肉鸡,自己承担亏损。簕竹鸡场和养殖户们的合作模式也全面升级为“保价收购”,也就是鸡场提供鸡苗、饲料、药物和技术服务,最后还按照约定的价格收购,相当于农户只是出人工养殖。
至此,温氏的“公司+农户”模式正式形成,据此模式创新,温氏在后面几十年里和农户的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公司也借此快速的发展壮大。
发现没,其实温氏股份更像是一个技术型公司,相比其他的传统养殖公司,它明显更加轻资产化,也正是凭借着这种轻量化的模式,温氏迅速在养殖行业脱颖而出,并最终成为中国养殖行业的龙头。
然而,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情是永恒不变的,过去的优势可能就变成了未来的竞争劣势,温氏的命运在过去两年一场超级猪周期中迎来了转折。
03
超级猪周期
所谓的猪周期是指周期性的猪肉价格变化,一般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而之所以会存在猪周期,是因为产品供应和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上生猪从养殖到供应之间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差。
其实不只是养猪,只要供应和需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就一定会存在经济周期,无非周期长短区别,而猪周期只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而已。
本来2018年年中,就将迎来猪周期价格底部,又刚好遇上了非洲猪瘟,小农户损失惨重,被快速清理出市场,本来作为养猪龙头的温氏,应该是一个历史性机遇。
然而由于温氏管理层比较谨慎,加上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导致反应速度偏慢,白白错过了这一波机会。另一个行业巨头,牧原股份则抓住了这一波历史性机会,完成了对温氏的赶超,新晋中国猪王大赛新冠军!
这一波猪周期中两家公司的谨慎和激进从2019年后生猪出栏的走势对比就可以看出来,2020年牧原的生猪出栏完成赶超,在此之前则是它在猪仔投放上的激进。
当然了,牧原这一次赶超,除了是激进押注猪周期外,也是商业模式的胜利。
温氏是公司加农户模式,也就是公司牺牲一定的利润,把建猪舍,育肥这两个环节外包出去,而牧原则是一体化自育自繁自养,粗暴理解就是,牧原就是专门干工业化一条龙养猪的,所有环节全部自己操办。
相比温氏,牧原就是重资产做法了,投资比较大,但也有相应的好处,就是公司调度起来更快,尤其是在产能的扩大和缩小的时候。这两者类似于阿里巴巴和京东,一个轻资产模式,一个重资产模式。
本来,这两者模式很难说得清楚谁好谁坏,各有优劣之分的,但在非洲猪瘟,小农户被清出市场,猪肉价大涨的背景之下,牧原的优势被迅速放大了,于是资本市场选择了牧原股份,这从两者的走势就非常清楚了。
不过也别怪资本市场厚此薄彼,确实这一波猪周期中,牧原股份的业绩太优秀了,完全秒杀温氏股份。


目录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