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康龙化成的半年报
7月15日,康龙化成发布了自己的半年报预告,当时给出了归母净利润4%-24%的增长,以至于,第二天就被市场砸了个跌停。因为,隔壁药明康德基本前后脚发布业绩预告,药明预告的归母净利润增速是同比增长 53%到 55%。
市场的逻辑很简单,龙头就是龙头,业绩又好又稳,康龙体量比药明小,这成绩单怎么还如此丑陋?
出预告的当天,《价值事务所》很多粉丝留言,康龙业绩是不是有雷,所长的回答一律是:不要慌,等半年报,康龙不至于这么点增长,里面必然有故事。
8月底,康龙出了正式的半年报,这里面果然有故事。
首先,公司交出来的成绩单表明,自己的业绩是预告的近乎上限,2021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32.86 亿,同比增长 49.81%;归母净利润 5.65 亿,同比增长 17.93%。
不过,即便归母净利润上限,增长也就18%左右,看看隔壁药明,人家可是涨了55%,乍一看上去,还是应该拖出去打死,CXO到最后,还是看药明一个就够了……
不不不,仔细看一下康龙的这份半年报,你会发现, 这个净利润并不是“真的”。
今年6月,康龙发行了3亿美金的可转换债券,可是,谁知道发了没多久,公司的股价就大涨,因此,呈现在公司账上就是:1亿的非现金账面公允价值损失。
其次,我们要知道,CXO公司,除了自己干外包,还可以投资别的创新药公司,甚至可以以股东的身份锁定创新药企未来的CXO订单收入,也就是,他们可以左手卖铲子(稳赚不赔)右手利用自己的信息不对称(自己在创新药全产业链,谁家实力如何门清)亲自下场参与挖矿。
去年上半年,康龙投资的Zentalis创新药公司上市,为公司带来了1亿左右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但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这项收益只有两百万。
两项结果一叠加,就使得公司今年净利润增速看起来特别低,其实吧,要是看人家的扣非,还是很牛逼的。
康龙的这份中报看点相当多,容所长一一给大家掰扯。
首先,康龙和药明一样,靠前端药物发现起家,由于占据前段入口可以给后端源源不断的引流,所以,他和药明一样,CDMO业务(药物生产外包)的增速都相当快。今年上半年,公司的CMC/CDMO业务收入约 7.62 亿,同比增长 50.50%,超过CDMO业务起家的凯莱英39%。
凯莱英简直要哭晕在厕所,拥有前端流量入口的公司就是不一样。
其次,公司的临床研究服务收入 4.23 亿,同比增长 74.27%,泰格医药也要哭晕在厕所(其上半年营收增速为41.6%)。
之前,康龙的市值是低于泰格的,目前已经实现了反超,资本市场中长期有效,CXO占据前端流量入口的大厂一体化优势确实很明显。
第三个看点,之前所长一直强调,小分子是现在,积极拥抱大分子才有未来,看看药明系分拆的药明生物市值已经超过药明康德便是最好的证明。因此,不论是康龙也好还是凯莱英,他们都想补齐自己的大分子业务,今年上半年,康龙首次公布大分子与细胞治疗业务概况,收入约 7166 万,同比增长 1369.46%,哇哦,什么叫爆炸式增长,这就是了。
下图为康龙近年来各业务情况:
第四,之前所长说了,高端制造未来必然是中国的天下,因为,放眼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像中国一样拥有这么多高学历人才,不久前解读药明康德半年报时,所长就为药明拥有2.85w员工,其中2.36w都是研发,9000+硕博、1000+博士所倾倒。
本次康龙半年报一出,果然,人才都是头部集中的,康龙目前拥有近1.3w员工,其中89.23%超一万人都是研发……大者越大、大者恒大,在药明、康龙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拥有这么庞大且廉价的工程师团队,药明也好、康龙也好,都可以通过“劳动密集型研究与开发”快速试错、快速迭代、快速进化。
搞科研,尤其是这种应用到实际的硬科技,不是靠哪个天才灵光一现想出来的,而是靠无数研发人员在日常工作里摸索出来。所以,这种科研领域,利用工程师红利搞人海战术完全可行。
因此,才有了我国CXO虽然起步晚,但追赶欧美的步伐却很快,今年上半年已经过完,我国已经有两个CXO杀进全球前十(药明第七,康龙第九),不出意外,未来越来越多的CXO会挤进全球top10,甚至所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未来全球top5的CXO全部出自中国。
而只要药明/康龙不自己作死,凭借先发优势,他们就该是全球第一/第二CXO。
而康龙比起药明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便是,康龙的大分子板块在公司内部,而药明拆了,药明康德、药明生物在股权上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们彼此也基本不会进入对方的业务领域,这就相对限制了双方的发展,可康龙没拆呀。
康龙,和药明的发展路子可谓一模一样,从前段药物发现起家逐渐长成 CRO+CDMO 一体化服务平台,这样的一条龙服务,面对其他细分领域CXO,简直是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出现了,药明、康龙CDMO业务起步晚却长得比凯莱英还大还快的情况。
未来随着康龙大分子、多疗法服务平台持续完备,有望成为全球首个CXO集大成者。
目录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