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力风电(301155):国内领先的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企业
海力风电是国内领先的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塔筒、桩基及导管架等,产品涵盖 2MW 至 5MW 等市场主流规格产品以及 6.45MW、 8MW 等大功率等级产品。公司在多年技术研发、工艺创新过程中,掌 握了平台连接法兰焊接的高精度控制技术、大锥体厚板卷制技术、主筒体的圆度 精度控制技术、厚板埋弧自动焊接后处理工艺、高质高效低成本焊接坡口工艺、 海上风电塔筒表面防腐处理工艺等多项核心技术,并通过自主研制生产设备、工 艺装备,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通过长期的技术创新积淀,公司在核心技术领域特别是海上风电方面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以及非专利技术, 技术工艺较为成熟、先进,所生产产品能够基本覆盖市场上各类客户的技术要求 及产品特殊要求,产品力相对较强。同时,在与主要客户的长期合作中,公司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针对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对相关技术图纸进行分解、 细化,结合对于行业技术前沿、产品类型变动趋势的理解,与客户沟通优化产品 技术设计,进而提升履约供货效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附加值。公司凭借技术工艺、客户资 源、产能布局、经营规模、产品质量等多方面竞争优势,先后与中国交建、天津 港航、龙源振华、华电重工、中天科技、韩通重工等风电场施工商,国家能源集 团、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华润电力、三峡新能源、中广核、江苏新 能等风电场运营商,以及中国海装、上海电气、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风电 等风电整机厂商建立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2019 年,公司海上风电塔筒、桩基产品新增装机容量占有率分别为超 25%、23%。
2021 年 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7,315.46万元,同比增长100.33%;实现归母净利润91,686.19万元,同比增长140.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1,178.74万元,同比增长141.43%。
公司 2021 年营业收入预计为 52.52 亿元至 54.63 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 33.67%至 39.0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0.96 亿元至 11.4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8.13%至 85.2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0亿元至11.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97%至85.09%。
公司主营业务为风电设备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风电塔 筒、桩基及导管架等,产品涵盖 2MW 至 5MW 等市场主流规格产品以及 6.45MW、 8MW 等大功率等级产品。公司主要产 品类型如下图所示:
报告期内,风电塔筒、桩基系公司核心产品。因风电机组装机容量及风电场 所处环境的不同,所需风电塔筒、桩基的结构设计、材质型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 差异,因此公司采用风电塔筒、桩基对应装机容量作为市场占有率考量指标。2018 年至 2020 年,公司风电塔筒、桩基的市场占有率变动情况如下:
我国风电塔筒、桩基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品牌影响力、资金实力等水平不 一,陆上风电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产能布局、规模效应等。公司地处沿海地区, 自成立起重点发展海上风电产品,主要竞争优势体现在海上风电市场,市场占有 率较高,具备较高的市场地位。未来,随着海上风电的不断发展,公司将凭借技 术创新、客户开拓、产能提升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
公司及子公司海灵重工均系经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 江苏省税务局联合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国内较早进入海上风电设备零部件 行业的生产厂商之一,公司曾荣获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 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荣誉,并被评为全省机械行业创新型先进企业、江苏 省民营科技企业。经过长期的技术创新积淀,公司在核心技术领域特别是海上风 电方面形成了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拥有“风电塔筒 弹性支撑部件去应力退火热处理工艺”、“一种大功率风机单桩套笼的组装工艺”、 “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牛腿的焊接工艺”等专利授权 77 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8 项。
公司技术中心基于下游客户需求不断改进产品生产工艺,积累了丰富的技术 工艺开发经验,形成了技术工艺创新、产品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由于公司主要 产品均属于大型钢结构产品,日常运行外部条件恶劣,该等产品在法兰平面度、 内外倾变形量控制、筒体圆度精度控制、焊接变形及焊缝棱角控制、厚板焊接及 后处理、表面防腐等方面要求较高,公司在多年技术研发、工艺创新过程中,掌 握了平台连接法兰焊接的高精度控制技术、大锥体厚板卷制技术、主筒体的圆度 精度控制技术、厚板埋弧自动焊接后处理工艺、高质高效低成本焊接坡口工艺、 海上风电塔筒表面防腐处理工艺等多项核心技术,并通过自主研制生产设备、工 艺装备,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凭借多年在风电设备零部件领域积累的 研发经验和技术工艺成果,公司所生产产品能够基本覆盖市场上各类客户的技术 要求及产品特殊要求,体现出较强的技术工艺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即专注于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等风电设备零部件的研发、 生产与销售。凭借持续的技术开发、严格的质量控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成熟的 经营管理,公司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产品口碑及企业形象,先后与中国交建、 中广核、龙源振华、天津港航、韩通重工等风电场施工商,国家能源集团、中国 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华润电力、三峡新能源、江苏新能等风电场运营商, 以及中国海装、上海电气、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风电整机厂商建立紧密的业务 合作关系。
公司与该等客户构筑了共同成长的合作关系,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针对 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根据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对相关技术图纸进行分解、 细化;同时,公司凭借过往技术工艺经验、生产加工经验,结合对于行业技术前 沿、产品类型变动趋势的理解,与客户沟通优化产品技术设计,进而提升履约供 货效率,为客户创造更大的附加值,提高公司在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等风电 设备零部件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对国内风电市场领先的大中型风电企业覆盖 程度较高,公司客户品牌优势较为突出。
近年来,公司根据国家风电政策导向及各地风电场核准、开发情况,积极提前布局生产基地。目前,公司拥有海力风电、海灵重工、海工能源、海力海上等 多个生产基地,分布于如东、通州、大丰等沿海地区。同时,公司所在城市江苏 南通拥有国家火炬海上风电特色产业基地,定位于成为“风电产业之都”,通过 引进上海电气、中国海装、明阳智能等国内知名风电设备及零部件制造商,着力 建设海上风电装备制造、海上风电运维、海洋新兴产业基地,为公司业务的进一 步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由于风电塔筒、桩基等风电设备零部件产品呈现体积大、重量大等特点,一 般情况下行业内企业综合成本结构中运输成本占比较高;近年来随着风电行业主 流机型大型化趋势愈发明显,陆上运输难以适应该等需求,带来高昂运输成本, 亦成为制约海上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企业业务发展的瓶颈。就海力风电而言,一 方面,公司前期沿海地区生产基地的布局可以有效降低公司运输成本,提高产品 竞争力,加强公司与客户间业务黏性,有利于提升公司现场技术服务能力及售后 维护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江苏作为十三五期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比最高 的省市之一,近海优质风电场多集中分布于南通、盐城等区域,与公司生产基地 布局高度重合,有利于公司保证交货的及时性。
由于风电场建设前期资本投入较大、安装施工成本较高、运行维护周期较长, 下游客户在供应商评价及选择过程中,会优先考虑具有较大经营规模且历史业绩 稳定的企业进行合作。因此,规模优势在风电设备零部件的市场竞争中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公司生产基地陆续布局、生产能力逐步提升、市场开拓稳步推进, 公司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产品口碑及企业形象,企业产销规模及经营能力持续 提升。
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作为风力发电系统的支撑结构,属于大型钢结构产 品,其日常运行环境较为恶劣,行业内一般要求该等产品可靠使用寿命在 20 年 以上。同时,该等产品关系风电场建成后运营维护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 引致下游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十分谨慎。作为对供应商的考评,经营规模是对工 艺创新能力、生产加工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交货履约能力、售后服务能力最好的保障。在多年的市场拓展过程中,公司与行业内主要风电场运营商、风电场施 工商、风电整机厂商建立并维持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持续的设备投入及工 艺创新、稳定的历史业绩表现、及时的交货履约、优质的市场服务,取得下游客 户信任,增强市场订单获取能力。公司规模优势比较明显。

2021 年 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7,315.46万元,同比增长100.33%;实现归母净利润91,686.19万元,同比增长140.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1,178.74万元,同比增长141.43%。
公司 2021 年营业收入预计为 52.52 亿元至 54.63 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 33.67%至 39.0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0.96 亿元至 11.4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78.13%至 85.2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 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0亿元至11.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97%至85.09%。
目录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