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和美康(688246):国内临床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企业
科创板新股系列:
嘉和美康(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嘉和美康是国内临床信息化领域的领军企业,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信 息化核心技术与产品体系,覆盖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医学科研、医患互动、医 养结合、医疗支付优化等产业链环节,致力于向医疗相关机构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基于大量的电子病历系统使用行为,总结了丰富的用户使用习惯和临床数据分布规律,利用自有电子病历系统,结合多年的临床专科病历模板经验, 可快速实现临床数据定位和采集。通过分析专科专病特点,多年来不断丰富完善专科病历术语词库,利用 NLP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合电子病历的质控规则,对临床数据进行多维度内涵校验,可有效清洗错误和无效数据,提升数据质量。公司经过多年的电子病历系统研发和医疗数据采集清洗,积累了大量的专科专病特征模型,并可在海量病历数据中自动筛选资深专家的优质病例,进行机器学习和特征抽取,形成符合个体医院特色的疾病知识图谱,并基于 图谱进行患者特征画像,聚合关键特征指标,应用于临床辅助决策和精准医疗等应用领域。公司客户遍布除台湾地区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覆盖医院客户 1,390 余家,其中三甲医院 424 家,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四分之一。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公司在 2020 年中国电子病历市场中排名第一。根据 IDC 数据,公司在中国电子病 历市场中连续七年排名第一。
2021 年 1-9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423.30 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28.7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7.87 万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收窄 47.8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2.70 万元,亏损幅度较上 年同期收窄 46.36%。
预计 2021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 70,000 万元至 85,000 万元,同比增长约 31.62% 至 59.82%;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7,100 万元至 9,100 万元,同 比增长约 233.88%至 327.92%,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约 7,000 万元至 9,000 万元,同比增长约 233.67%至 329.00%。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长期深耕临 床信息化领域,是国内该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发行人自 2006 年开始针对电子病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2009 年国家 在三级医院大力推行电子病历试点工程,公司凭借在电子病历编辑器方面的技术 优势在卫生部电子病历试点工作中获得先发优势,首批三级综合试点医院中有四分之一的医院使用嘉和电子病历系统,公司积累了大量的电子病历开发实践经验, 产品的功能、流程设计等方面成为该行业的参考标准,是电子病历系统研发推广 先行者。
基于电子病历积累的丰富客户资源和对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内客户需求及 技术趋势的准确把握,公司先后推出了专科电子病历系统、数据中心、人工智能 应用等软件系列产品,均取得行业领先地位。以医疗大数据应用系统领域为例, 公司从 2013 年开始重点布局医疗数据挖掘和利用方向,并于 2015 年在北京大学 第三医院成功上线基于 Hadoop 大数据技术的新一代医院数据中心产品,并陆续 发布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 CDSS(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和科研分析平台,是行 业内大数据技术在院内应用落地的先行者和倡导者。
发行人在临床医疗信息化领域拥有长期的技术和市场积累,凭借在电子病历 的先发优势和运营经验,发行人在该细分市场取得了持续领跑的地位。根据 Frost&Sullivan 数据,公司 2020 年在中国电子病历市场中排名第一。根据 IDC 数据,公司在中国电子病历市场中连续七年排名第一。
截至报告期末,发行人业务范围已延伸至除台湾地区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 区,拥有医院客户 1,390 余家,其中三甲医院 424 家,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 四分之一,是国内最具实力的医疗信息软件开发及服务商之一。
在国家“新基建”政策的推进下,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逐渐成为医 疗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临床、科研、医药、保险等 方面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为撬动医疗体系效能提升的关键力 量。
凭借深厚的临床信息化建设经验和上千家医院核心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优 势,公司对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二次创新转化,自主研发了智能医学数据中台,对 大规模多源异构医疗数据进行深度处理和分析,对不同维度数据进行聚合、关联, 形成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数据模型,打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覆盖智能诊前服务、 临床决策支持、病历内涵质控及大数据科研等不同应用场景的医疗 AI 系统,实现了数据驱动下的患者服务、临床辅助、科研反哺、质控护航的多位一体医疗服 务模式,完成了对“诊前-诊中-诊后”全量医疗数据的全流程闭环应用。
发行人是国家电子病历、互联互通评级标准制定的参与单位,曾在 2009 年 受邀参与完成卫生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平台》的编写,并于 2017 年配合北医三院参与《电子病历系统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方法及标准》 的修订工作,公司还参与编写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医院信息平台技术与应用》 《电子病历技术与应用》等业内技术发展应用方面的专业书籍。
公司是最早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病历编辑器的企业之一,成功实现了所 见即所得的适合中文语境下医疗文书书写习惯的编辑软件。同时,公司产品和系 统在完全满足原卫生部电子病历的各项标准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收集用户 需求进行优化,积累了大量的临床交互经验,提升了医生使用体验度和科研数据 应用便捷度,在行业内保持了持续的领先优势。
公司是国内电子病历市场的持续引领者,梳理形成了国内电子病历系统的基 本框架,并在系统架构设计、病历数据记录方式、病历生成方法多个关键节点的 技术上拥有多项发明专利。
当前医院临床业务的核心数据主要分布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专业临床应 用系统中,由于长期广泛存在的医院业务系统割裂及医生书写习惯差异的问题, 使得医院临床数据分散于不同诊疗环节,不同专科数据的分类和筛选逻辑不尽相 同,且由于医学本身的个体差异,不同患者临床数据千差万别,难以通过简单的 方式或手段进行清洗和结构化梳理。
发行人基于大量的电子病历系统使用行为,总结了丰富的用户使用习惯和临 床数据分布规律,利用自有电子病历系统,结合多年的临床专科病历模板经验, 可快速实现临床数据定位和采集。通过分析专科专病特点,发行人多年来不断丰 富完善专科病历术语词库,利用 NLP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结合电子病历的质控 规则,对临床数据进行多维度内涵校验,可有效清洗错误和无效数据,提升数据 质量,为后续数据深度利用提供坚实基础。
当前医疗大数据应用领域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临床辅助 决策支持(CDSS)和精准医疗,这两个方向都需要以非常准确和完善的患者特 征画像为基础。发行人经过多年的电子病历系统研发和医疗数据采集清洗,积累 了大量的专科专病特征模型,并可在海量病历数据中自动筛选资深专家的优质病 例,进行机器学习和特征抽取,形成符合个体医院特色的疾病知识图谱,并基于 图谱进行患者特征画像,聚合关键特征指标,应用于临床辅助决策和精准医疗等 应用领域,上述技术在业界拥有较强的领先优势。
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考量指标之一是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能力,临床研究 也是医生学术成就和职称评定的重要考核指标。当前临床研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 数据质量低下、医学逻辑和数据对齐的情况较差。大型三甲医院是发行人的主要 客户,发行人针对此类客户强烈的科研需求现状,基于多年的临床信息化经验积 累,和国内众多顶级医院和顶级专家合作,针对多个专科进行临床科研一体化探 索。发行人按照国际 ISO/IEC 11179 数据元规范和标准框架将数据标准融入电子 病历和其他专科临床系统中,医生在完成诊疗数据录入的同时便形成了高质量的 标准化临床数据元。在后期进行科研数据分析过程中,发行人利用自主研发的符 合临床专科数据特点的自动数据标注和对齐技术,将临床数据元赋予时序标签和 临床状态等属性,极大地方便了科研数据利用。
同时,结合专科特点,发行人研发了整套科研流程和数据分析平台,包括生 物样本管理、科研数据分析工具、伦理审查、科研课题管理、多中心科研协作网 络等产品,涵盖临床研究全过程,结合电子病历系统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 真正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站式医学科研服务平台,服务于各类医学临床教研机 构,是该细分市场为数不多的供应商之一。

2021 年 1-9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8,423.30 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28.72%;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57.87 万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收窄 47.8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2.70 万元,亏损幅度较上 年同期收窄 46.36%。
预计 2021 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约 70,000 万元至 85,000 万元,同比增长约 31.62% 至 59.82%;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7,100 万元至 9,100 万元,同 比增长约 233.88%至 327.92%,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 的净利润约 7,000 万元至 9,000 万元,同比增长约 233.67%至 329.00%。


目录 返回
首页